2007年5月21日 星期一


北極冰層縮小 加快全球氣溫轉暖

--------------------------------------------------------------------------------

【大紀元11月1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麥卡拉瑞報導) 美國的衛星觀察顯示,隨著極地氣候轉暖,北極的冰層在不斷縮小。科學家們說,北極冰層縮小將加快全球氣溫轉暖,它同時也受到全球氣溫轉暖的反作用,這是一種惡性循環。這些看來不大的變化可能對人類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
一年前,美國宇航局報告說,北極永久性冰層覆蓋的面積比衛星開始測量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小。宇航局發現,每過十年,北極的氣溫就升高一攝氏度;每過十年,北極的冰層就縮小百分之九。宇航局的報告警告說,如果這種趨勢不改變,北極冰層可能在本世紀內消失。

現在,發表這份報告的宇航局研究人員科米索說,這種趨勢還在繼續。科米索說:“今年,北極終年不化的冰層跟去年幾乎一樣小。實際上,北極正處於轉變的過程之中。”

*北極冰層縮小速度加快*

預計北極冰層縮小的速度還會加快。隨著北極地帶氣溫的升高,冰層會進一步縮小,導致更大的海洋表層受到日光的照射。這會使海洋升溫,反過來又會融化更多的冰。與此同時,溫度較高的海水會提高氣溫,促進全球升溫。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科學家塞雷茲解釋說:“海洋中的冰是非常有效的絕緣層,因為它趨向於把比較溫暖的海水同比較冷的空氣隔開。海洋表層的冰縮小了,就把更多的海水暴露在空氣中,這會提高空氣的溫度。”

研究人員說,隨著惡性循環的繼續,夏天可能會延長,導致春天冰層融化得更早,秋天海水結冰更晚。這會使冰層變得更薄。

華盛頓大學的海洋學專家邁克爾﹒斯蒂爾說,北極冰層縮小已經開始對該地區的生命產生影響。它也可能影響商業活動。今後可能在亞洲、北美洲和歐洲大陸沿岸開闢新的航線。但是北極冰層縮小也有負面的影響。斯蒂爾說:“對海洋動物的狩獵活動一般是在海上的冰層上進行。海洋上的冰層縮小後,會對在冰上活動的社區有影響。另一種當地社區受影響的可能是,不受冰層覆蓋的海洋面積加大後,風在海面上吹的距離會加長。這樣會形成更大的海浪,在北方陸地邊緣會出現嚴重的海岸侵蝕現像。這會導致在阿拉斯加和其他地方的社區被迫從低窪地帶遷移到比較安全的地方去。”

*美國小麥生產受影響*

在北美洲、歐洲、中東和亞洲的中緯度地區,人口都比較稠密。這些地區也會受到影響。美國宇航局的氣象專家林德設計了一個電腦程序,揭示北極冰層縮小對這些地區的影響。前提條件是,北極的冰層消失不在氣溫升高的情況下發生。他的研究發現,美國的小麥生產會遇到挫折。林德說:“比如在堪薩斯州,如果冬天的氣溫上升四華氏度,覆蓋大地的雪層將減少大約40%。在堪薩斯州種植的冬小麥需要低氣溫。如果氣溫不夠低,農戶就必須改種不同的、產量較低的小麥。除此之外,雪層還提供了農作物所需要的水份。”

沒有人可以肯定北極轉暖和全球轉暖是自然氣候變化造成的,還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不過,大部份人同意,人類活動是問題的一部份。這主要是由於汽車和工業排放出來的廢氣形成了一個污染層,而這個污染層留住了太陽的熱能。這種共識反映在聯合國一個由幾十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組成的科學家小組中。

科羅拉多大學的塞雷茲說,不管原因何在,大家都應該對北極轉暖感到關切。塞雷茲說:“實際情況是,氣候在變化。北極在迅速變化。我們應該感到關切,我們需要承認變化在發生,也許我們必須適應它。”(http://www.dajiyuan.com)

資料總結

全球暖化已對極地冰層造成衝擊:
在1992至2002年間南北兩極的薄冰層有淨損失,同時海平面也對應此現象而上升。過去這10年每年有淨重達200億公噸融化的水流入海裡,這個數字和每年紐約、紐澤西和維吉尼亞州的家庭、工業和農業用水等量。

這是無法挽救的..只能暫緩…需要靠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使的溫度上升情形別那麼嚴重….才有可能暫時舒緩這情形

全球暖化~上海面臨淹沒危機:
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上海將有1/3的面積將被海水淹沒,大量沿海低窪地區的民眾必須內撤,這將導致食物和水資源的益發稀少,而且人口大量遷移也將引發政治和社會動亂。不僅東部低窪處的較發達地帶將被淹沒,西部高原的冰川由於融化,也將不能和諧調整江河的水量,大旱和大洪水將會在中國大地上輪流發生。

冰層提早消失30年
新的監測資料,混合著早先飛機及船隻的報告,以及最近被視為更可信的衛星測量,顯示出9月份海冰的實際體積,在1953年至2006年期間約每10年減少7.8%。
如果北冰洋夏季沒有冰,將成為全球暖化的主要刺激因素。「現在…北極有助於幫助地球涼下來,」斯坎姆波斯在電話採訪中說道。「如果沒有北極的冰,或者其數量大量減少,地球暖化的速度將加快很多。」他說,這是因為這些冰能反射光和熱量;如果這些冰融化,顏色更深的陸地或海洋將吸收更多的光和熱量,讓地球更難冷卻下來,即使是在冬天也是如此。

北極冰層融化~殺人鯨北移影響原住民生計:
殺人鯨: 為地球上分布 廣泛的哺乳類之一,常出現在比熱帶,亞熱帶海域(尤其是北極附近).多半是離岸邊800公里以內的地方,一般喜歡深海域,多於冷淺灣.內海,河口等出沒.

北極冰層逐漸縮小,而看到殺人鯨的次數則有增加趨勢,我們發現兩者之間確實有直接關聯,因此研判可能由於冰層減少,造成殺人鯨往北遷移。」

北極冰層變薄~危及北極熊生存環境:
冬季縮短對北極熊可能是災難,因為牠們靠在冰層上獵捕海豹維生,如果冰層提早裂解,北極熊覓食的時間也將縮短

北極熊分布在極地附近約北極海域及其海岸線上。牠們分布的地域現屬加拿大、美國、俄羅斯、瑞典、芬蘭、挪威管轄






結論:這一切都跟溫室效應有關!!





何謂溫室效應?
地球的大氣是由氮、氧及一些微量氣體組成。太陽輻射進入地球時,大氣層幾乎可以讓它穿透過去 ; 地球也放出長波輻射,但地球的長波輻射卻會遭到大氣層中某些微量氣體的選擇吸收。這些微量氣體選擇吸收了地球的輻射能後,有都分會再反射回到地球,因而使得大氣保存了部分輻射能,於是造成地球的溫度比其輻射平衡時的溫度高 , 大氣中因為有這些微量氣體選擇吸收了地球的長波輻射,並能夠保存部分輻射能,因而可以使地球溫度升高,我們稱這種作用為大氣的溫室效應(atmospheric greenhouse effecct) ; 會吸收地球長波輻射的氣體則稱為溫室效應氣體。



















原因
某些溫室氣體自然存在於大氣中,包括水蒸汽、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及臭氧。然而由於人類的活動,增加了這些溫室氣體的濃度。當燃燒固體廢棄物、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氣、煤等)、木材與木製品時,二氧化碳即被排放至大氣中;於生產與運輸煤、天然氣與石油過程中即會排放甲烷,垃圾掩埋場有機物分解時以及畜牧,亦會排放甲烷;氧化亞氮的排放,則來自於農業與工業活動,以及燃燒固體廢棄物與化石燃料所致。

解決方法

研究開發潔淨無污染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風力、 水力、潮汐及氫燃料等,這些新能源的使用,一方面避免CO2的產生,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利用資源。鼓勵業者發展低耗能、低污染之產業,加強改善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之產業,加強產業升級,引進相關技術,優先進行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削減。
停止砍伐原始熱帶雨林,熱帶雨林會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地球上氧氣總量的40%,都是經由亞遜河區的熱帶雨林產生。而今日人類大量使石化燃料、大量伐木,造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提高,使得太陽輻射熱傳入地球表面後,不易再反射出去。所以我們一方面要阻止現有森林的破壞,另一方面有計畫的造林, 大量培養植物,以發揮其淨化大氣的功能。

北極冰層變薄 危及北極熊生存環境


北極冰層變薄 危及北極熊生存環境
【大紀元10月30日訊】(法新社巴黎二十九日電) 科學家警告,夏季延長將導致北極冰帽融化縮小,對北極熊可能是災難。這是科學家不到一星期期間第二度提出研究報告,提醒地球北極冰層所正面臨的危險。
英國研究人員八年來利用歐洲和美國的一對雷達衛星傳回的資料,評估覆蓋北極海的冰層厚度。
他們發現,整體而言,一九六○年代以來,冰層的厚度已減少了百分之四十,不過事實上冰層的厚度一年期間會有大幅增減,每一年也大不相同。
一九九三至二○○一年進行這項研究期間,冬季的冰層厚度平均不超過三公尺,但這個厚度會隨時間增減達二十五公分。
冰層厚度一年內的變化幅度高達百分之十六。這些變動比過去電腦模組所顯示的大百分之五十。
這些電腦模組大多顯示,層厚度改變是因洋流和風力造成的。但是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這些因素的影響力遠不如地球暖化現象
研究發現,冰層厚度的增減與四月至九月水溫升高的夏季融冰季節的長短有關。
紀錄顯示,冰層變薄的同時,融冰季節也漸漸拉長。
研究人員指出,冬季縮短對北極熊可能是災難,因為牠們靠在冰層上獵捕海豹維生,如果冰層提早裂解,北極熊覓食的時間也將縮短。
研究報告說,「融冰季每增加一天,夏季融化的冰層就增加四點九公分。」
這份研究報告刊載於今天上架的英國科學期刊「自然」週刊,主筆是倫敦大學學院極地觀測與模擬中心的拉克桑。
上星期五,美國太空總署公布了一批衛星照片,照片顯示,北極冰帽在過去四分之一世紀縮小了百分之十。太空總署指出,北極海冰層全年結凍期去年及今年創下空前短的紀錄。太空總署將之歸因於地球暖化,並指出,北冰洋週邊的海洋與陸塊的溫度過去十年升高了攝氏一度。
幾年前,科學家在夏季融冰季節可以乘船長驅直達北極後,北極冰帽縮小立時開始受到注意。
除了對野生物造成衝擊,北極冰層融化也可能影響其他的海洋洋流,有一些理論認為,為西歐帶來溫暖潮濕氣候的墨西哥灣流可能因此受阻。
不過,冰層融化不致影響海平面高度,因為北極冰是海水冰,飄浮在海上,因而取代了等重的海水。
全球暖化 上海面臨淹沒危機
【大紀元8月15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 2004年,美國電影《後天》讓觀眾體會到氣候危機對人類的威脅,電影中的畫面可能不再僅是人們的幻想而已。澳大利亞研究機構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逐漸上升的氣溫和海平面直接威脅部分海島型國家的存亡,而且人口多數集中在沿海或河岸下游地區的亞洲國家,例如中國的黃河及長江三角洲,尤其是中國上海等城市,以及地勢低的國家,如孟加拉,都將面臨被淹沒的危機。
據新華網報導,從1995年到2002年,南極半島失去了大約1.25萬平方公里的冰架,相當於盧森堡國土面積的四倍。科學家們在2005年8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指出,冰架的崩裂與全球變暖有密切關係,這種崩裂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加速。
此外,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太空研究中心的學科家近日在學術雜誌《科學》上也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格陵蘭冰層最新估測的融化速度是此前估測數據的3倍。
該報告指出,最新統計的格陵蘭冰層融化速度意味著單此一個因素每年就會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約0.5毫米,而如果格陵蘭冰蓋徹底融化的話,全球海平面將因此而上升6.5米。
隨著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越來越多的氣候難民正面臨著生存的危機,太平洋島國圖瓦盧即因為海平面持續上升,全國1.1萬國民不得不放棄家園,陸續「搬遷」到紐西蘭。 報導指,對中國來說,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上海將有1/3的面積將被海水淹沒,大量沿海低窪地區的民眾必須內撤,這將導致食物和水資源的益發稀少,而且人口大量遷移也將引發政治和社會動亂。
如果全球氣溫持續升高,在中國大陸,不僅東部低窪處的較發達地帶將被淹沒,西部高原的冰川由於融化,也將不能和諧調整江河的水量,大旱和大洪水將會在中華大地上輪次發生。防止全球變暖,中國絕不能置身事外。 全球變暖例證:德北海「暖水季」持續18年德國聯邦航海水文局專家格爾德.貝克爾表示,在過去18年內,北海水溫比長期平均值高出0.5攝氏度至1攝氏度,也就是說,北海的「暖水季」持續了18年,這是非常不正常的。在有研究記錄的130年內,北海的「暖水季」和「冷水季」大約每過8年就會輪換。

全球暖化已對極地冰層造成衝擊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溫度不斷上升,北極永久海冰層正不斷縮小,二零零五年已經失去部分永久海冰層。
部分北極海冰通常於夏季時融化,溫度開始下降後海冰面積又會開始增加,回到平衡狀態,為自然的回復機制。海冰對於維持北極地面冰層的穩定及平衡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航太總署依據北極二零零零到零六年的衛星照片進行分析,總署位在加州巴沙迪納「噴射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就警告:「北極永久海冰層正以每十年百分之七到十的速度減少當中。對於每年夏季末回復機制變化,我們也是首個提出有效證據的科學研究。」
研究團隊分析:「夏天融冰季後剩下的冰雪覆蓋面積,對於下次融冰季開始冰層的厚度有直接的影響。」
研究團隊發現,二零零五年只有百分之四的薄冰層(約兩百五十萬平方公里)撐過融冰季,進行回復機制。這也是自二零零零年以來面積最少的一次,因此二零零六年的永久海冰層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大幅減少了百分之十四。
團隊表示:「二零零五年秋季前連續多年的冬季及夏季都異常溫暖,可能就是造成二零零五年覆蓋面積減少的主因。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可以預見永久海冰層面積將會繼續縮小。」
地球上最珍貴的冰雪極地含水量,將因氣候暖化而有所改變。在覆蓋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巨大冰層,科學家已做過相當廣泛的勘測,勘測的結果顯示,已有大量的冰融化進入海洋,而科學家也推斷,格陵蘭島的冰層恐將在本世紀末時,出現無法挽救的消退現象。
這項為期10年的調查顯示,在1992至2002年間南北兩極的薄冰層有淨損失,同時海平面也對應此現象而上升。過去這10年每年有淨重達200億公噸融化的水流入海裡,這個數字和每年紐約、紐澤西和維吉尼亞州的家庭、工業和農業用水等量。
此研究紀錄到南極西方冰層的大規模薄化,而格陵蘭內陸雖然降雪增加,島緣的冰層卻同時變薄。
如果我們目前所見的趨勢繼續下去,且氣候暖化也如預期持續,那麼兩極冰層將會產生劇烈變化,」馬里蘭州綠帶市NASA戈德飛行中心的調查計畫主持人華利表示。華利警告:「到本世紀末結束時,格陵蘭的冰層可能後退到無法回復的狀態。」
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實際上和1998年的溫度差不多──是1880年有紀錄以來氣象史上最熱的一年,。1880年是全世界能利用可靠儀器開始偵測氣溫最早的一年。
2005年破紀錄的熱度其實是長期暖化趨勢的一部分現象,由於燃燒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等人類活動而造成地球大氣層裡的保熱氣體增加,因而引起氣候暖化。紀錄上最熱的20年中有19年都發生在1980年後。

2007年5月20日 星期日

北極冰層消失 提早30年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北極海的冰層正快速融化,且速度比最先進的電腦模式預測的還要快。比較觀察實際冰層和氣候模式,科學家推測北極圈季節性的無冰情形,將提早在2020年到來。
電腦模式指出,自1979年至2006年,大約一半的冰層消失是因為溫室氣體的增加,而另一半是由於氣候系統中的自然變動,新的研究顯示,溫室效應氣體可能扮演的角色,比預測的還要重要。此研究報告「北極海冰層消失:比預測還快速?」5月1日將在線上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學報》中發表。作者群用模式模擬過去北極圈的氣候和海冰情況,並用衛星以及其他儀器觀查得到他們所下的結論。
衛星從1978年起就在北極圈上空長期監測海冰。甚至是在北極圈將近冰點的溫度下,每年夏季仍有部份的海冰在融化。然而2002年,衛星顯示春天海冰開始融化的時間比往年都早。衛星幫助科學家了解,和往年的9月份冰量相比,2001年起每年9月份的海冰體積約少了50萬2千立方英里。9月份是每年北極圈海冰最少的時刻。
新的監測資料,混合著早先飛機及船隻的報告,以及最近被視為更可信的衛星測量,顯示出9月份海冰的實際體積,在1953年至2006年期間約每10年減少7.8%。 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史圖爾夫(Julienne Stroeve)指出:「最近的模式預測很可能提供的是未來北極圈變化的最保守估計,而夏季的北極圈海冰可能遠比IPCC所預測的消失得更快。」
冰河學家斯坎姆波斯(Ted Scambos)表示,如果北冰洋夏季沒有冰,將成為全球暖化的主要刺激因素「現在…北極有助於幫助地球涼下來,」斯坎姆波斯在電話採訪中說道。「如果沒有北極的冰,或者其數量大量減少,地球暖化的速度將加快很多。」他說,這是因為這些冰能反射光和熱量;如果這些冰融化,顏色更深的陸地或海洋將吸收更多的光和熱量,讓地球更難冷卻下來,即使是在冬天也是如此。

為位於北極海的挪威斯瓦伯德群島(Svalbard)北部的衛星照片,可見海冰大面積溶化,顯得疏疏落落。
衛星照片顯示北極區冰層覆蓋大幅消融,船隻從歐洲最北端前哨站可通行無阻,直接航向北極。科學家對此現象表示震驚,並指出,若冰層面積持續縮小,將產生嚴重衝擊。
歐洲太空總署說,通常終年長存、不受北極夏季影響的永久海冰,這次消溶面積遠大於不列顛群島(British Isles)。
北極海永久性冰層終年漂浮於海面,厚度可達3公尺。與季節性冰層不同的是,季節性冰層厚度僅介於30釐米至2公尺,並在夏天會完全溶化消失。
歐洲太空總署發佈新聞稿表示,大面積不凍海域延伸至挪威與北極中間的斯瓦巴群島北方,並深入一路延伸至北極的俄羅斯北極區。
歐洲太空總署海洋與冰層研究小組人員德林瓦特說:「這個狀況不同於過去淺冰季時觀測到的記錄。」
德林瓦特說:「可以想像,船隻已經可以輕易通過過去常常出現大群浮冰的史匹茲柏根與北西伯利亞,抵達北極。」史匹茲柏根是斯瓦巴群島的其中一個島嶼,隸屬於挪威。
德林瓦特補充說:「如果異常狀況持續,東北航道,或是『北海航線』開放期間將更長,而且可以想見,未來10至20年,我們可以看見有人企圖直接橫越夏季的北極海,環繞世界一週。」
*海水升溫有嚴重後果
就目前北極永久性海冰大面積溶化現象,美國《地球物理研究期刊》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若冰層面積持續縮小,將產生嚴重衝擊。由於白色的冰層表面能反射太陽光,冰層減少即意指海水溫度升高,因而加速冰層消失,對於諸如北極熊海豹等棲息在冰層上的海洋生物,恐帶來嚴重影響。
現象的出現說明溫室效應形勢已很嚴峻,科學家認為,由環境污染引起的溫室效應即地球表面變溫的現象,將會帶來幾種嚴重惡果:
1)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科學家預測到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至4攝氏度,南北極地冰山將大幅度融化,導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島嶼國家和沿海城市將淹於水中,其中包括幾個著名的國際大城市:紐約、上海、東京和悉尼;3)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4)土地乾旱,沙漠化面積增大
目前人類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過多,很多科學家認為是全球變暖的原因。
*北極臭氧層變薄兩成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專家警告,北極上空臭氧層厚度變薄將近20%。現代科學家認為,臭氧層變薄會使人類在紫外線過度照射下引發人類皮膚癌,及摧毀食物鏈底端的微小植物。







系統圖


北極冰層融化---殺人鯨北移威脅原住民生計&加拿大海豹生存

北極冰層融化 殺人鯨北移威脅原住民生計
加拿大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北極冰層逐漸融化,殺人鯨漸向北方遷移,可能威脅原住民印紐特人的生計,他們仍依傳統捕魚為生。加拿大漁業部科學家佛格表示:「北極冰層逐漸縮小,而看到殺人鯨的次數則有增加趨勢,我們發現兩者之間確實有直接關聯,因此研判可能由於冰層減少,造成殺人鯨往北遷移。」佛格森的研究小組去年接獲往來哈德遜灣的科學家、旅行社與印紐特漁民通報,說他們多次見到殺人鯨出沒。哈德遜灣是加拿大北部內海,面積比法國還大。加拿大研究人員表示,根據專家統計,一九八0年代期間,俗稱殺人鯨的虎鯨 (Orcinus orca)每年夏天會在該處海域出現五到十次,但去年卻激增到三十次。在同一時期,北極冰層已大幅縮減。根據美國與加拿大研究人員最近在「地球物理研究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二0四0年以前,北極冰層在夏季時節可能會完全消失。佛格森的研究小組目前尚無法確認,到底哈德遜灣出現的殺人鯨是從何而來。不過,他們猜測可能是來自北大西洋靠近冰島或加拿大諾瓦斯科細亞省的海域。研究人員也不能確定,體型龐大的殺人鯨到底吃些什麼。佛格森說:「有些殺人鯨吃魚,但我們不認為在北極有這麼多好魚供牠們吃。因此我們正在驗證牠們可能吃大鱘魚、獨角鯨、北極鯨以及海豹的猜想。」佛格森小組與曼尼托巴大學合作研究,研究報告中指出,殺人鯨向北遷移,讓當地印紐特漁民很擔心,因為殺人鯨可能吃掉他們賴以為生的漁獲。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121/19/9mj5.html 參考資料
氣候暖化威脅加拿大海豹生存
保育動物人士今天警告,地球氣候暖化已經威脅加拿大「豎琴海豹」的生存;他們呼籲,取消今年度的獵殺活動,以保育瀕臨絕種危險的海豹。
氣候暖化造成加拿大聖勞倫斯灣一帶冰層退縮,讓棲息該地區的海豹面臨生存威脅。冰層太薄,相當不利海豹繁殖,因為海豹會在厚厚的冰層上築巢。
「美國人道協會」加拿大野生動物議題主管阿爾德華斯估計,已經有二十六萬隻以上的小海豹因為氣候變遷而死。 與每年人類獵殺的數量有得比了!!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323/19/bxv0.html參考資料


http://www.whiteplanet.com.tw/推薦網站---------白色大地